同安军营村有棵“不老松”
厦门网 2019-07-08 15:50

  不少单位、企业到军营村开展党建活动,邀请高求来讲课。   军营村党支部供图

  当年,作为村支书,他带领村民们修水库、建水电站、修马路,让军营村实现了通电、通路;后来,他又带领村民们开荒种茶,建茶厂搞茶叶加工谋致富;如今,他已年近八旬,退休后依然闲不住,担任老人协会会长,倡导文明乡风、移风易俗……这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高求来,用无私奉献守护初心。

  晨报记者 洪艳艳

  见习记者 林燕萍

  

  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的村居小道、村民们热情的笑脸……军营村的一切都显得格外静美。

  79岁的高求来带着记者沿着村道走家串户,讲述军营村的历史。他用手指着一块石碑,嘴里念叨着:“看,这是村里修建的水电站遗址,是1970年建的……”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路一景,都藏着这位老人大半辈子的回忆,更饱含着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这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被誉为“高山上的不老松”。1969年,从部队退役后,高求来回到家乡军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8年。担任书记期间,他主持修建水库、发电站、马路,探索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卸任后,他又扛起老人协会大旗,为乡村建设继续发挥光和热。

  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串起古村发展腾飞的岁月;点滴奉献汇大爱,印证着这位老党员的坚定信仰。

  他说:“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很光荣。”

  为发电 五年修建水库

  1969年,高求来从龙岩公安总队退伍,回到军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8年。

  “首先解决村里通电问题。”高求来回忆,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还未通电,照明全靠烛火。怀着满腔热忱,上任之初高求来就意识到,军营村想要发展,水电站的建设迫在眉睫。

  水力发电,水从何而来?答案是,修建水库,建渠引水。于是,在高求来的带领下,1969年9月,军营村村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修建牛心水库。

  高求来利用头年10月至次年3月的冬闲时期,发动100多位村民、村干部,开始修建水库。然而,由于冬天气温低,时常有村民被淤泥冻伤,渐渐地,村民们修建水库的热情不高。为此,高求来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工地上放了一个小喇叭,每天清晨他第一个到现场,看到谁最先来就记下谁的名字,看到谁干活积极也记下来。上午9点和下午3点,休息时间到了,高求来就拿起喇叭高声表扬干活积极的好人好事,受到鼓舞,村民们干劲更高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修建水库过程很艰辛。“每天早上6点村民们到工地,中午村民拿出自己带的咸菜、萝卜干,由4个炊事员做大锅饭,午饭就在工地吃。吃完饭,休息一下继续开工。”高求来回忆,前后花了5年时间,50万立方米的牛心水库终于修建好了。

  水库修建好的第二年,村里的水电站也建起来了。通电后,村里投资买来1台碾米机和4台茶叶揉捻机,不仅大大节省了村民的劳动时间,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前村民们碾米,得挑到大坪去,来回得花一天时间,通电后,村民在村里就可以碾米了。”高求来欣慰地说。

  求发展 合力修通马路

  “那时候,每周从军营村去莲花公社(现莲花镇镇政府)开会,要先花一个多小时走到上陵村,再坐一小时的车才能到公社。”高求来感慨,当时从军营村到上陵村,13公里的路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这是出村惟一的道路,村民们挑肥料、日常出行全靠步行。

  当时,为了解决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高求来一周要下山两趟,到厦门市交通局争取开路的资金扶持、技术人员安排和施工材料支持。来回奔波了近1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修路的大旗拉起来了,1975年9月份,工程正式动工,由莲花公社社长担任指挥部总指挥,高求来任副总指挥。军营村、白交祠村、西坑村、淡溪村,四个村的劳动力都被调动起来,大家群策群力,修建马路。1977年,马路正式通车。

  路通之后,村民们出行便捷多了。高求来说,原来靠肩挑水泥、肥料、生产物资,一个人最多只能挑100斤,来回一趟要花一整天,如今由汽车运输,每次最多可以运输4000斤,只需花两三个小时。

  交通跟上了,材料运输更便捷了,村里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房子,原来的砖墙平房变成了一栋栋两三层的砖瓦房,村民们生活更有奔头了。

  谋致富 开荒种植茶叶

  路通了之后,高求来又开始琢磨村里的经济该怎么搞?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

  军营村海拔高,地理环境适宜茶叶种植。如何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化为村里经济腾飞的资源?开荒种茶,这个想法就是从那时候萌发出来的。

  “跟着老书记走,放心!”在高求来带动下,1986年,军营村村民开始开荒种茶。1990年,军营村茶园面积从400多亩增加到10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多元涨到900多元。

  “各家各户的经济来源都来自茶叶销售。但当时也面临一个难题,散农自种自卖,茶叶卖不出去。”面对茶农们的烦恼,高求来鼓励村里的种植大户成立茶厂,由茶厂统一收购茶叶,制作售卖,解决了茶农卖茶难问题。村民们获得了更稳定的收入。

  从一开始由人工开荒种植茶叶,到后来机械化种植,如今军营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增至6000多亩,年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1000担增至6000担。

  而如今,高求来又在思考一个新问题:茶叶产量上去了,但是质量却不如以往了,怎么办?

  高求来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想发动村两委,在村里开设春茶评选,希望军营村的茶香依旧可以令人回味。

  倡文明 推行移风易俗

  退休后,高求来也从未停下脚步。1997年6月退任后,他开始担任老人协会会长,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11年,高求来开始在村里推行移风易俗。“以前,村里面摆婚宴,得摆两天,每天30桌,每桌发放8包烟,两天下来得花掉十六七万元。”高求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他在村里推行将婚宴改为一天,每桌8包烟减少至2包,按照这个标准,一场婚宴可以节省8万元,减轻了村民负担。

  用鼓励的方式提高村民们的积极性,是高求来的独门诀窍。为了宣传文明乡风,2012年开始,军营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文明礼貌评选。敬老爱幼奖、工作积极奖、文艺宣传奖……评选达到了很好的推动效果,村里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村风村貌不断提升。

  “一起共事十多年了,老书记工作一向很积极。”老人协会成员苏德水说,高求来在村民中威望很高,全村上到老人,下到孩童,没有不认识他的,他为军营村建设和发展费尽心力,让村民们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说起这位老书记,村里的阿婆竖起大拇指说:“村里能有现在,离不开这位老书记。”

  如今,这位“退而不休”的老书记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村支部,接待访客,义务当游客讲解员,帮游客看行李……年近八旬的高求来,用他身上那股永不停歇的劲儿,扎根高山,奉献余热。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