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话题 > 正文
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牛头” ——追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原党支部书记高泉阳
厦门网 2020-04-06 20:38

    他

  始终牢记

  总书记嘱托

  他

  坚守发展初心

  奋战23年

  他

  以老黄牛般的勤奋、无私的作风

  和卓越的工作业绩为人所称道

  ▲年仅50岁的高泉阳,23年如一日为百姓福祉打拼。

  高泉阳(左)向媒体介绍军营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有关情况。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陈志泉 图/陈嘉新)山路弯弯,山雾漫漫。

  3月8日清晨,一辆疾驰的小轿车穿过厦门北部的浓雾与崇山峻岭,悄然回到了海拔900多米的军营村——“牛头”书记悄悄回来了。不久,“牛头”书记悄悄走了。

  “高山英魂,永驻军营!”因患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被村民们称为“牛头”的军营村原党支部书记高泉阳去世了,年仅50岁。

  1997年起担任村主任,2009年起担任村书记,这位在边远山村脱贫攻坚战线上奋战了23年的基层带头人,一直牢记习近平同志要求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嘱托,以其老黄牛般的勤奋、无私的作风和卓越的工作业绩为人所称道。在他的带领下,军营村村民打破思想的樊篱,挣脱大山的束缚,到2019年人均收入已突破3万元,从边远山区镇末流跃居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同时还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实现了穷乡变富壤、山村变花园的华丽转身。

  “23年如一日,把一穷二白的山区村,带成知名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牛头书记真的牛”“军营村永远留下你的身影,留下你的笑声,我们不会忘记”……许多村民、同事、好友以及到过军营村的游客纷纷在朋友圈缅怀这位基层好干部,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不舍与敬意。

  一名网友说:美丽的军营村是他最好的墓志铭。

  为民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逐梦的“初生牛”

  他牢记嘱托,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泉阳天天带着村干部去做思想工作,他对村干部说:“就像走亲戚、讨老婆一样,今天晚上去谈不下来,明天继续去,后天继续去。”跑了五六趟,最后谈下来了。

  登高瞭望者,声震长空;胸怀梦想者,逐梦前行。

  “我要把军营村建成全莲花第一村。”1997年7月14日晚上,在军营村坑坑洼洼的小道上,高泉阳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高树足说出了他当村干部的目标。

  这一年,高泉阳27岁,刚刚当上村委会主任,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

  高树足“讽刺”他说:“莲花第一村有什么意思?要做就做同安第一村、厦门第一村!”——那时候,军营村是全镇最穷的村之一,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在他看来,以军营村的地理条件,这样的目标比登天还难。

  军营村在哪里?翻开厦门地图,1699平方公里的版图在西北角有一条狭长地带向外延伸,东北面是泉州安溪,西南面是漳州长泰,军营村就在这条狭长地带上。对长期生活在厦门岛上的多数厦门人来说,这几乎算得上是全市最远的地方。不仅如此,海拔近千米的军营村还是厦门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仅下山就要走近20公里的盘山路。

  面对好友的打击,高泉阳却依然干劲十足——“我今天和省里来的大领导握手了!他嘱咐我要好好干!”

  这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军营村考察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工作。在村部二楼的楼梯上,习近平拍着高泉阳的肩膀说:“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干,带领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

  这句嘱托,成为高泉阳过去23年坚守的动力。对于当时的场景,高泉阳始终历历在目。在生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多次回忆起这一幕:“那时候我很瘦,他又几乎高我一头,走一步拍一下,每一下我都被震得肩膀一歪。”肩头之重,镌刻在心里,铭记在脑中。所以这么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高泉阳都不会轻言放弃。

  “他就是头牛,只要认准了就拉不回来,一定要做下去。”在村里当了15年村委的村民高水银如此形容。

  2001年时,为了修一条进村路,高泉阳到区里和市里的部门跑了不下二十趟,这个部门要一点,那个部门要一点,再加上路途遥远,基本上一去就是一天,但是他从来没想过放弃。在高泉阳的努力下,硬质化道路从村口修到了村部,收购茶叶的大车终于可以开到村里。

  2008年,为了提升村庄环境,破解鸡鸭粪便满地的农村乱象,高泉阳提出要村民把所有的鸡鸭都圈养起来,并提出如果鸡鸭跑到路上,谁都可以抓。要改变村民习惯何其难,高泉阳不停做村民思想工作,并请老人协会监督,最终取得了所有村民的配合。从2009年起,军营村连续多次在全市卫生考评中排名第一。

  2011年,村里在修茶园机耕路的时候,遇到一户“钉子户”。高泉阳天天带着村干部去做思想工作,他对村干部说:“就像走亲戚、讨老婆一样,今天晚上去谈不下来,明天继续去,后天继续去。”跑了五六趟,最后谈下来了。

  2017年,村里一个景观工程的资金还没到位,但有一些工人要有工钱才肯开工,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他没有犹豫,用自己的钱先垫上,甚至找人借钱,筹措了20多万元,保证了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高泉阳生前曾说:“我一直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当这个村干部,就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贫困的山区村变成富裕村。”

  有为的“拓荒牛”

  他敢想敢干,不待扬鞭自奋蹄

  高泉阳抓住老区山区村建设试点、“五位一体”建设试点、“美丽厦门”建设等机遇,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景点的打造。

  “高书记是眼光比较长远的人,他做一个决定可能很多人当时会不理解,但是几年后大家都会非常感谢他。”曾经在军营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邵吉生说,高泉阳似乎总有一种魔力,总能在困难中破解难题。

  1997年刚刚上任时,摆在高泉阳面前的就是如何继续增收的问题。在之前的十年里,军营村大开茶园,茶叶种植面积从1986年的400多亩迅速增长到1997年的2000多亩。虽然收入相比山下仍然差了不少,但基本上每户都种了几十亩的茶园,大家已经忙不过来了。

  向质量要效益。高泉阳提出,应该建个现代化茶厂,提高制茶水平、提升茶叶品质。在多方争取下,投资70万元的军营村茶厂在2000年5月建成投用,经过茶厂加工的茶叶,每斤价格提高2元-3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在三年内直接提升到5000多元。

  向效率要效益。为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高泉阳又争取到一批先进的制茶机器。这些机器的到来,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深山茶农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直接带动了军营村的“生产力革命”。

  村民苏德水说:“手工制茶,一人一天只能做20斤,用机器至少能提高一倍。”在高泉阳的支持甚至担保下,村民纷纷贷款买了制茶设备,开启机械制茶时代。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带动茶园面积的持续扩大和村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到2009年,军营村的茶园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近9000元,在全镇名列前茅。

  新的问题出现:随着全省乃至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大,茶叶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很多村民开始放弃茶园,外出打工,军营村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

  但实际上,高泉阳心中早已经有了新的谋划。早在2007年,他在村外发现一处蓄水的山塘在阳光下呈现出多种颜色,便对山塘进行改造。他说,以后要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谁会到山沟沟的农村来?”在很多村民看来,“牛头”又异想天开了。

  但高泉阳不为所动,一步一步准备着,抓住老区山区村建设试点、“五位一体”建设试点、“美丽厦门”建设等机遇,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景点的打造。高山哨所、登山步道、仙叠石、金蟾观天、茶园梯田……一个个景点被打造出来。而高泉阳当初推动改造的池塘,更是成为军营村最著名的景点——“七彩池”。

  2015年,军营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个地处厦门、安溪、长泰交界处的偏远山村,作为历史悠久的茶乡,以其原生态的山水、宁静的田园以及纯朴的民风,一下子进入了市民们“乡村游”的视野。军营村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2019年,军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48.64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2550元。昔日远近皆知的“偏僻穷山村”被建成为闻名遐迩的“富美新农村”。

  奉献的“孺子牛”

  他心中无我,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当村干部之前,高泉阳一家在全村算是比较富有的。后来当上村干部之后,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赚钱的项目总想着让给村民。

  2020年除夕夜,在病床上的高泉阳接到一名村民的来电,说欠他的钱今年还没办法还。高泉阳马上回道:“没关系,我知道你有难处,等你经济情况好了再还我。”

  在一旁的亲戚听到这话,恨不得把电话抢过来——很多村民都没想到,他们的致富带头人自己早已囊中羞涩,为治病已经欠下70多万元的债。

  实际上,在当村干部之前,高泉阳一家在全村算是比较富有的。后来当上村干部之后,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赚钱的项目总想着让给村民。

  “我好几次叫他也把自己房子装修一下做民宿,但他说‘赚钱的事你们做就好了,我专心服务你们’。”村民高水银是全村最早经营民宿农家乐的人之一,2015年,在高泉阳的再三鼓励下,他开起了农家乐,如今一年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我那时还有贷款,很犹豫,他就给我讲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后来很多手续也是他帮我跑的,因为我才小学水平,这些不是很懂。”

  民宿和农家乐一定要干净卫生,农家菜要有农家菜的味道,可以把民宿装修得高端一些……在高泉阳的指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村里如今已经有16家民宿。

  村民苏银坂则是在高泉阳的鼓励下回村开了农村淘宝店。“他其实是想把这里打造成农特产品的展销平台,把村民的茶叶、地瓜、蜂蜜等农产品销出去,因为我之前在外面工作,思想会活跃一点,他一直动员我。”苏银坂说,他当时缺少启动资金,高泉阳知道后马上就借给他2万元,他事后才知道,高泉阳自己也没钱,这钱也是找别人借来的。

  如果不是这次生病,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一向大方的高书记,竟是如此拮据。平日,村民孩子读大学钱不够,他先借钱;村民创业要贷款,他给担保;贷款还不上,他先垫上……村民只要有困难,高泉阳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据不完全统计,在高泉阳生病和去世后,村民、朋友还回来的欠款总共有57笔,总金额将近40万元。

  “他总是很大方,我有时候稍微说一下,他还会劝我说,度量要大一点,人一辈子计较这么多干什么?”高泉阳的妻子邹连东说。

  高泉阳的好友高树足说,当这个村干部,高泉阳不仅没赚到,还亏了——“这么多年,从建茶厂、修路再到老区山区村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美丽厦门建设、乡村振兴,他经手了无数项目,但从没见他在哪个项目谋过私利,反而自己投入了不少,比如老区山区村建设,全村有400多个旱厕要填掉,很多村民觉得不方便,他就买了好烟给村民做工作,村民觉得很有面子,也就愿意配合了。”

  不止一个人劝过高泉阳——也要为自己考虑下,但高泉阳却说:“当村干部就不要想着赚钱,不然村民工作就没办法做了。”

  勤奋的“老黄牛”

  他兢兢业业,深耕细作走东西

  直到2019年5月,拗不过众人的劝说,高泉阳才极不情愿地去了医院检查、住院治疗。8月,高泉阳在上海接受了腿部手术。然而在家里休息还不满1个月,9月11日,他就带着脚架出现在了村里。

  在很多人眼里,高泉阳就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辈子,不断耕耘、不断奉献,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从担任村干部开始,高泉阳始终就把村里的事摆在第一位。“只要晚上刮风下雨,他马上就爬起来,在窗户旁观察村里的情况,雨没停他肯定不会睡。”妻子邹连东说。

  2016年9月15日凌晨,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福建省的最强台风——“莫兰蒂”汹汹来袭。当时在军营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邵吉生记得,当他五点起床的时候,高泉阳已经在村庄里转了一个小时了,“四点台风刚过,他就出门了,肯定又是一晚上没睡。”随后,高泉阳立即召集村两委和党员同志,主动清理道路,恢复村庄原貌,一天就打通了进村的主要道路,三天就基本恢复了村庄受灾前的原貌,创造了全镇最快的速度。而由于山上通讯中断,那几天高泉阳甚至没办法和当时在山下的妻子和孩子联系上。

  “为‘大家’舍‘小家’。”在高泉阳过世后,他儿子的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句话,他和高泉阳仅见过几次,因为这名学生家长总是很忙。

  高泉阳的儿子高三了。去年10月,在老师的再三召唤下,高泉阳终于去学校与老师谈了一次,但是面对老师关于儿子情况的询问,他却大多答不上来。回程的车上,一向坚强的高泉阳哭了,他说儿子的成长他错过了太多。

  无论是家庭,还是自己,高泉阳都操心得太少。实际上,高泉阳从2016年就开始出现腿部不适的症状。但是直到2018年底,才有第二个人发现他的异常。

  每当有人劝他:“牛头,要注意身体,不行就去检查一下!”他就立刻做出一副振奋精神的样子答道:“我没事,而且事情太多了,跑不开。”军营村是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多、任务繁重,位于军营村的“高山党校”还是福建省委党校和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城市党建学院的高山教学点,村里事务多,高泉阳有时候甚至分身乏术,哪怕身体不舒服,他一直坚持着。

  直到2019年5月,拗不过众人的劝说,高泉阳才极不情愿地去了医院检查、住院治疗。8月,高泉阳在上海接受了腿部手术。然而在家里休息还不满1个月,9月11日,他就带着脚架出现在了村里。

  “他第一次手术完回来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整天乐呵呵的,逢人就说只是摔了一跤,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病情”,村主任高泉伟说。

  2019年国庆节当天,村内举办了吃国庆面等活动。高泉阳忍着疼痛,脸上挂满笑容,充满激情地在村内来回奔走忙活。“其实那天看到他头冒冷汗,我就知道他定是走多了,腿痛得受不了。但他总是自己忍着,不让大家担心。”村民苏银坂说,高泉阳在外满面笑容,而在办公室坐着时,偶尔会看到他因疼痛双手紧攥拳头,使劲撑在椅子上,默默憋得满脸通红、双手发紫。

  坚强如斯,依然抵不过生命的脆弱。春节前,高泉阳78岁的父亲过生日、村里上央视、村民第一次分红、过年等场合,病情恶化的他已经无力再出面张罗了。只有在看到村里上央视的视频时,他才露出了满足的微笑。这一天是大年三十,他对陪护的侄女高春桃说:“现在我们村的发展机会很好,等我好了之后,回去要继续把村里的发展抓起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只是,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发誓改变山村落后面貌、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牛头”,真的走了。

  【声音】

  “既然选择了当这个村干部,就要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贫困的山区村变成富裕村。”

  ——高泉阳

  “他第一次手术完回来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整天乐呵呵的,逢人就说只是摔了一跤,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病情。”

  ——村主任高泉伟

  “他就是头牛,只要认准了就拉不回来,一定要做下去。”

  ——村民高水银

  “他是眼光比较长远的人,做一个决定可能很多人当时会不理解,但是几年后大家都会非常感谢他。”

  ——大学生村官邵吉生

  “他总是很大方,我有时候稍微说一下,他还会劝我说,度量要大一点,人一辈子计较这么多干什么?”

  ——妻子邹连东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