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战疫好搭档 共守这座城
厦门网 2021-10-04 16:22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社赴同安区全媒体报道小分队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郑素描 吕勇智 吴文祥)在抗疫一线,有这么一些搭档,他们不惧危险,舍小家为大家,以义无反顾的勇气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虽然身处不同的“战线”上,但他们携手逆行,并肩战疫,他们是夫妻,是姐妹,是父子,更是战友。

  “大白”在一线。(同安区应急局 供图)

  抗疫夫妻档

  坚守各自战线互相鼓劲加油

  他一身“桔红”,她一身“洁白”,他们是夫妻,虽然战线不同,但面对疫情,二人不惧危险,并肩奋战。

  陈培源是同安区应急管理局森林防灭火事务中心一级科员,作为前沿突击队员,他向险而行,深入高风险区域新民镇乌涂社区,独自担负2个点位日均15000余管核酸样本的转运工作,每天要持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吴秀丽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护士,作为市属医院医护人员,她主动请缨,驰援同安抗疫一线,先后参与祥平街道3个点位核酸采集工作,日均采集1000余管。

  9月25日第六轮核酸检测,这对12天没见面的夫妻终于在新民镇现代城采样点相遇了。匆匆拍下一张合影,又立即回归岗位。

  “核酸转运和核酸采集都必须按照要求,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所以我俩这段时间都成了‘大白’,一天工作下来,连鞋套里都是积水,而且不能摘手套擦汗,不能摘口罩喝水。”陈培源说,虽然心疼老婆,但是这是共同的使命,他们夫妻两人总会在微信上相互鼓劲加油。

  花甲姐妹花

  凌晨3点为志愿者做早餐

  凌晨3点,当大多数人还处于梦乡中,洪塘镇埔后村的村民纪枋治和纪采红却是最忙碌的时候。10月2日凌晨,为了让几十个志愿者能吃上热腾腾的早餐,这对已年过花甲的姐妹花便和往常一样连夜来厨房忙活。

  包子、馒头、绿豆汤……纪枋治和纪采红每天都坚持着亲自购买食材,亲自下厨烹饪。

  这样的工作强度虽然大,但是纪枋治依然乐此不疲。她告诉记者,因为埔后村比较偏远,来支援的志愿者们每天早餐都只能吃饼干、喝矿泉水,看着着实让人心疼,因此萌生了做早点的想法。

  纪采红是一家建筑公司的保洁员,受疫情影响放假在家。但她闲不住,一直在核酸采样点当志愿者,既维持现场秩序,也打扫卫生。听说好姐妹纪枋治要为志愿者做早点,她又主动帮起了忙。

  村里考虑到二人收入微薄,多次提出要适当给予些补贴,或者由村委会进行物资采购,但都被她们拒绝了。纪枋治说:“我们只想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作些贡献,不为其他的。”

  上阵父子兵

  21天未归家,只为同一个目标

  抗疫战场上,还有一对21天没有见过面、没有回过家的父子,他们一人在同安,一人在翔安,虽然分属不同的战场,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清零。

  父亲陈跃鹏是同安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已年近六十。9月13日,他受命带领37人的防疫队伍奔赴乌涂一线,抗击疫情。随后的日子一边动员、组织医务人员成立抗疫队伍,对有限的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部署,一边安排核酸检测点的对接、布置工作,以及物资补给。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陈跃鹏已经把家搬到了办公室,茶几当餐桌,办公桌当床,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他的工作也没有昼夜之分,经常半夜正准备休息的时候,一通电话铃声响起,又要继续投入战斗。

  儿子陈坤鑫是厦门市第五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渡桥公园核酸采样现场,人们总能看到他胖胖的身影,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帮助老人填写信息。

  仗着自己年轻,陈坤鑫常常一干就是6到8小时,中途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他说,体力上的辛苦尚可接受,但是自己160多斤的体重,平时就非常怕热,穿起隔离衣,每次都是从头湿到脚。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