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话题 > 正文
我市跑出储能领域“独角兽”
厦门网 2024-01-18 16:48

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产能已达45GWh,图为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生产车间。(海辰储能 供图

  厦门网讯【文/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成立仅四年,年产值突破一百亿元,厦门跑出一家储能领域“独角兽”——海辰储能。

  昨日,厦门市政府向海辰储能授牌“厦门市首家独角兽企业”,同安区委区政府及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分别向企业颁发“同安区首家百亿产值企业”和“百亿规模企业”牌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给予肯定。

  当天“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同时启动。创新联合体由海辰储能牵头,将携手厦门大学、厦钨新能源材料、贝特瑞新材料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夯实区域储能产业链生态发展。

  “独角兽”企业是一个投资界术语,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创业企业。2023年,海辰储能相继入围福布斯中国新生代“独角兽”和《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独角兽”榜单。同时,还跻身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全球储能电池可融资性榜单中国企业TOP5”和一级储能厂商榜单。

  “独角兽”的培育孵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厦门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重点培育、持续发力,相关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

  聚焦储能赛道 创新成果丰硕

  储能技术好比“大型充电宝”,把多余的电力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释放。业界普遍认为,储能是能源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

  厦门于2019年年底引进海辰储能。四年来,海辰储能聚焦储能赛道,持续创新,实现稳健经营。目前,位于火炬高新区同翔高新城的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产能已达45GWh。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介绍,2023年,公司全年整体产值突破百亿元规模,在企业影响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开拓、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成果丰硕。

  创新是海辰储能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方面,截至目前,海辰储能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2800件;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已推出280Ah、300Ah、314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φ64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系列液冷储能产品等。不久前,海辰储能发布其全球首款k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海纳百川”全栈式工商业储能服务和能源平权Hero EE 一度电户用电源三大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储能市场竞争激烈。对此,海辰储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打造适配的解决方案,并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储能新市场。2023年,海辰与慕尼黑再保险结成战略合作,并在美洲、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东地区开拓市场、布局售后服务体系。

  组建创新联合体 破解技术难题

  此次启动的“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由海辰储能牵头,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为首席特聘专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共11家单位组建,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旨在破解核心技术难题。随着储能系统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场景的应用不断深化,储能电池日渐走向专业化“深水区”——即围绕“更高能量密度”“更高能效”“更低成本”“更长循环寿命”“更高安全性能”等方面发力,对大容量电池材料的设计研发、电池安全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创新联合体将从储能场景应用需求出发,围绕高比能、高安全、长循环寿命、低成本以及智能化等领域,实现储能电池与系统产品的综合性能突破,提高区域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声音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

  助力厦门打造 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此次获市政府授牌,进一步坚定了海辰储能“专注储能赛道、坚持技术创新”的初心。海辰储能将继续发挥“链主”企业优势,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打造海西一小时“朋友圈”,壮大本地区工业经济,助力厦门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2024年,海辰储能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夯实全球化发展,深耕储能技术创新,期待与政府、合作伙伴继续紧密携手,合作共赢。

  点击

  火炬高新区积极培育 “独角兽”“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衡量区域创新活力的重要风向标,而“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瞪羚”企业则是“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力量。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精准施策,推动技术、市场、金融等要素汇集,持续完善有利于“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创新生态环境。2023年,厦门火炬高新区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2家,新认定“火炬瞪羚企业”35家。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