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话题 > 正文
守护瑰宝焕发时代新韵 同安故事传播更深更广
厦门网 2023-09-26 17:05

 

 ■文史专家为同安区文物活化利用建言献策。

  

■国贸文旅以文化产业活化同字厝,为乡村振兴赋能。

  

■同安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同安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专家顾问团队聘任仪式。

  

  厦门网讯(文/记者 颜梅丽 龚小莞 通讯员 陈奕坚 图/记者 陈嘉新 通讯员 夏海滨)如何让文物建筑活起来,同安区迈出了探索的新步伐。昨天上午,“赓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同安区“守护瑰宝·文物焕新”行动在同安区莲花村的同字厝举行,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集中签约,为接下来十处文物建筑开展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现场同步启动了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征集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焕新。

  主办方邀请了一批文史专家参加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座谈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同安区在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在文物活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他们也为同安下一步文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文旅局、同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同安区文旅局主办。

  启动

  十处文物建筑有了专属“管家” 特聘专家顾问团队指导监督

  今年4月,同安区率先在全市启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征集活动,遴选一批条件成熟、特色鲜明的文物建筑,面向社会征集活化利用方案。短短一个多月,20余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交了活化利用方案。经过商谈、对接,同字厝、吴必达故居等十处文物活化利用方案通过初审,并达成合作意向。

  昨日,同安区举行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十处文物建筑的所有人(使用人)与申报主体签约,正式开启文物活化合作。签约仪式上,同安区向“合作伙伴”发出倡议,在开展文物活化利用的过程中,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本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时代精神激活同安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同安区也于昨日正式成立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专家顾问团队,聘请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石建光、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郑东、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颜立水担任专家顾问,对同安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进行指导和监督。

  征集

  为第二批文物建筑寻找合作伙伴 设计方案将进行专业评审

  第一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活化利用中,同安区精心遴选第二批文物建筑,正式面向社会征集活化利用“合作伙伴”。

  据介绍,第二批文物建筑共十处,包括:陈沧江故居、后溪龙窑、陈延香故居、丙洲新楼、四口圳吕氏民居、黄海量故居、顶村下厝马氏古大厝、褒美九头房叶氏祖厝、大曾垵李氏古民居、云埔曾氏古民居。文物类型以名人故居、民居古厝、文化遗址为主,各具特色。

  本次征集活动截至11月10日,有意愿参与的单位或个人可扫描二维码,进入“同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征集平台”,通过线上征集平台了解文物建筑的详细信息,并通过该平台提交设计方案。届时,主办方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提交的所有方案进行公开、公正、专业评审,获选方案的申报主体在签署保护利用协议之后,可获得相关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权。

  探索

  加大力度支持文物保护传承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化利用

  “文物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文教昌明的历史见证,更是同安的文化瑰宝。我们与时间赛跑,活用文化瑰宝,激活同安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让古厝焕发时代新韵。”同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文物保护。在投入5400万元完成第一轮34处三年文物修缮的基础上,今年启动第二轮共66处文物三年修缮行动,预计投入9960万元。

  在保护和管理好文物的同时,同安区还加强研究和利用,积极探索新路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努力打造“一厝一史,一厝一景,一厝一用”,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进一步深化了传播同安故事的广度和深度。

  昨日,主办方邀请了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等一批文史专家参加座谈会,为同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建言献策。文史专家们还参观了同字厝活化利用成果展。同字厝认管单位厦门国贸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国潮民俗、同安非遗、美院匠人坊、大师工作室、民艺传习社等业态,以文化产业活化同字厝,助力乡村振兴。

  【已认管文物】

  卢戆章故居

  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中,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先驱、“拼音之父”卢戆章的故居由同安区大同小学认管,校长叶特愉表示,将为学生打造“寻文化之旅·走进卢戅章故居”系列课程,同时联合同安区卢戆章文化促进会和古庄村共同打造校外教育基地。

  吴必达故居

  曾任福建水师提督军门的清朝武官吴必达,其故居由同安区创业促进会认管。该活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夏海滨介绍,计划在吴必达故居开设“碧溪书院”,开展书法培训、国学讲堂、摄影沙龙等公益项目,同时筹划开设吴必达史料研究室、吴氏家风家训展厅及相关活动,传承吴必达的爱国爱乡精神。

  【待认管文物】

  陈延香故居

  第二批文物建筑中,位于祥和街道阳翟社区的陈延香故居现为厦门名人故居,建于清末民初,为两落大厝带双边护的红砖民居,天井中建有卷棚顶方形书亭,东侧护厝前部为两层楼,水形山尖。上世纪20年代初,陈延香曾任集美学校总务主任兼女子小学校长,代理集美中学和师范学校校长,参与筹建厦门大学。

  【专家观点】

  彭一万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厦门文史专家

  让文物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书本

  同安的文物活化利用非常有意义,实现了文物从静态展示到活化利用,让文物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还要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同安文化、文物传播得更为广泛深入,更有声势,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

  我认为,应该发挥同安优势,开展研学旅游,让同安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进行研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风景区、博物馆、纪念馆、研学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科技艺术特色,有利于进行探究性学习,把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植入青少年心中。研学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拉近青少年与文物古迹的距离,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书本,而是动听的音符、活泼的图片、迷人的景观、生动的故事。

  何况

  全国文代会代表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从保护为主的一元格局

  变为传承发展的二元格局

  古同安是今厦门的文脉所在,保护好区域内不可再生的文物建筑责任重大。同安的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卓有成效,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同安是千年古县,人杰地灵,文物资源丰富。文物首先要保护,但不利用、不传播,是没有生命力的,活化利用是激活文物资源的最佳途径。要让文物活起来,必须从保护为主的一元格局变为传承发展的二元格局,实现多维表达、多途径传承传播。此外,在保证文物建筑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活化载体要以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以利用促保护。

  黄念旭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活态非遗和固态文物结合

  用历史串联起同安特色

  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所的活化利用,可以讲好文物故事,讲好同安故事。同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年来留下了名人故居等众多文物。每个文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故事,这些文物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此外,同安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的送王船、南音等。要把空间、文物和非遗三者的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活态非遗和固态文物。很多活态的表演、手工技艺、医药类等项目都可以引进,让大家在参观文物的过程中感受另一种非遗活态的体现,以此让古建筑“火”起来,把同安的特色通过历史串联起来,让青少年和外地游客更加了解同安。

  颜立水

  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

  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顾问

  文物建筑作为教育基地

  活化利用吸引人才人潮

  文物焕新的活动宣传了同安丰富的文化遗产,也让人们更了解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重大意义。同安文物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红砖古厝比较多,有很多名人故居;二是涉台文物多,厦门的涉台文物有89处,其中同安就有23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建议把已经修缮好的文物建筑作为乡村振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可利用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把人才、人潮都吸引过来,助力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

 

 扫描二维码

  了解详细信息

  提交设计方案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