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埭头溪流域水环境逐步提升。(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网讯(记者 吴晓菁)
清澈见底的埭头溪蜿蜒曲折一路穿过同安新城,呼吸间草木芳香扑鼻而来,不少居民沿溪休闲健身。沿着埭头溪一路走来,同安区副总河湖长、副区长苏阳顺的眼里满是笑意。
“这样的生态红利,得益于同安区全面推行的河湖长制。”他表示,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同安区不断创新做法,通过源头全收集、污染源全处理、河道全清淤、水系全补水、生态全修复“五全”治理模式,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画卷正在古老的同安大地徐徐展开。
有效治理
东西溪连续获评“最幸福”河流
“厦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并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完善了水环境法治体系。”苏阳顺说。
据介绍,同安区按照《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进一步明确河湖长职责,强化党委和政府对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通过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建设纳入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和保护效果。
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几年来,同安区通过采取“五全”治理模式,发挥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效应,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安澜、碧水、活力、富民、智慧、宜居六个指数的提高,让同安区的东西溪流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最幸福”河流。他表示,《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的实施有助于同安区解决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滥采乱挖、超标排污等突出问题。
创新机制 引入流域环保管家
走进同安区的埭头溪、东西溪等流域,鱼翔浅底、白鹭翩然、步桥逶迤,如今,这些流域已经成为市民群众的网红打卡点。苏阳顺表示,同安区坚持“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的工作思路,聚焦解决流域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问题,成效显著。
同安区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实现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同时还建立全省首家跨区域集中管辖、厦门市唯一的基层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用法治守护美丽河湖。
“我们还引入流域环保管家,建立‘一口一档’与‘溯源电子动态地图’,打造流域断面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做到‘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苏阳顺说,同安区形成了责任有落实、项目有进度、整改有成效的治理闭环,确保长效治理。
随着埭头溪、东西溪等流域水环境的逐步提升,同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水质类别均达到考核标准。2022年同安区获得“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埭头溪《“五全”治理清黑臭 打造银城幸福河》治理经验入选水利部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2023年西溪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多措并举 提升河湖水质
石浔水闸标准化管理,浦声水闸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官浔溪(环东海域新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龙东溪(环东海域新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即将完工,西溪游项目建设和污水管网再提升……如今的同安区正精心实施,河湖治理工作日臻完善。
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同安区还开展隘头潭断面上游农田精细化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工作,加快入河排口整改销号。
“我们坚持以制促考,实现河湖治理长效长治。”苏阳顺表示,同安区将通过监督考核机制对河湖管理和生态长治进行考核评估,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整治河湖“四乱”现象,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河湖长制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同安区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持续推进同安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文化、搞活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