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话题 > 正文
人文关怀是母校温暖的教育底色
厦门网 2024-08-04 11:42

   

苏婕在北大完成研究生学习后,将继续前往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口述人:苏婕

  记录整理:记者 颜梅丽

  图:受访对象提供

  充满人文关怀的老校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爱

  2011年起,我在同安一中开启了为期6年的学习生涯。我觉得同安一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人文关怀,这使得它和“优绩学生生产工厂”有着本质的不同。作为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成长、尊重、体贴和关爱,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也是开拓潜力的前提。这些来自老师之间的代际相承,是独属于一所老校的历史沉淀。

  高中文理分科之后,我有一段时间状态比较低迷,学习不是很投入,成绩也不如预期。记得高一的一个早自习,地理老师柯朝阳把我叫到办公室。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的学习状态缺少一股拼劲,也还不够专注,就像是一场比赛,你明明跑在前面了,还回头看别人在哪里,这会拖慢脚步。”当时我既羞愧,又感动。没想到,仅仅教我高一这一年地理科目的柯老师会如此关心我的学习状态。而柯老师打的这个比方,至今我仍一直记在心里,在我想偷懒时常常浮现脑海,使我惶恐、内疚,提醒我收拾收拾行囊,继续向前。

  在同安一中求学的几年对我之后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在同安一中接触到的许多老师不仅素养高,而且为人纯粹,比如王永建老师、吕炳车老师,他们对于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非常清晰而坚定的判断,在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很强的信念感。

  大一在自选专业时,我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老师的影响。当时我认为,社会学可以帮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各类人群,也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尽管我知道,社会学在就业市场上并不是热门专业,但我觉得年轻时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去做一些根本性的思考和讨论,至少对我自己的成长而言,我相信是会有帮助的。

  中长期研究都在厦门进行 对家乡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硕期间,我研究方向主要是城乡社会学,大多是自己独立开展项目研究,也曾在导师的指导下,作为课题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做过关于中国小区四十年演进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本硕期间,所有中长期(半年以上)的调查研究无一例外地都在厦门进行,包括对厦门动迁公司的研究、关于某城中村变迁的调查研究以及厦门本地外地家装施工队的对比研究等,其中关于某城中村变迁的调查研究曾在202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分论坛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虽然自2017年上大学之后,我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但我一直对厦门的发展很关注。这些研究也让我对快速发展之下的厦门城乡变迁、人口流动、社会治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去年,在就业与读博之间,我最终选择了继续深造。一来,是希望得到更完备的学术训练,夯实自己的自主研究能力;二来,读博会让我有更充分的时间围绕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社会关切自主地去开展更多的研究,我比较在意自主性和思考力的保有。未来,我希望在过去“家乡社会学”的基础上拓展对国内其他文化片区的调查,在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议题之下展开一些区域性的对比研究。

  人物简介

  苏婕 厦门翔安人,同安一中初中2014届、高中2017届校友。2017年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文科实验班(自由选择专业),本科期间专业方向为社会学,因综合表现优异,2021年保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院学生工作,本科时期曾任元培学院社科学会会长、学生学术学会副主席,研究生时期曾组织统筹“本科生田野工作坊”、担任社会学系研究生会副主席等。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24年9月将前往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征集令

  今年,同安一中将迎来建校100周年,诚挚邀请广大同安一中校友与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河流,回首校园岁月,讲述奋斗历程,为同安教育留存独特的文化基因,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