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把更好的学前教育 办到娃娃家门口
厦门网 2024-05-28 15:41

汀溪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生态特色游戏场中玩游戏。(本组图/同安区教育局 提供)

乡村幼儿园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让孩子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厦门网讯(记者 林健华 通讯员 韩超 刘佳 杨丽芳)同安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怎么样?看一组数据,就能一目了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达99.51%——实际上,全区218所幼儿园只有一所不是普惠性幼儿园。共有省级、市级、区级示范园63所,示范园就读幼儿比例达57.05%——这些特别受家长欢迎的示范性幼儿园,尽可能撑大了“肚子”,容下了全区接近六成幼儿。

  这些成果来自同安区对教育的长期投入。近些年,同安区大力发展“有方向、有保障、有底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公办园建设、民办园提质、示范园创建、学前教育网格化管理等方面都有亮眼表现,走在了“幼有所育”转向“幼有优育”的发展路上。

  从乡到城 在家门口享受学前教育

  同安,是厦门农村学校最多的行政区。如今,不少人开始“羡慕”乡村的幼儿园——坐落山水间的汀溪中心幼儿园,占地5634平方米,打造“画石玩石一条路”“水流咙咚一池沙”等7个生态特色游戏场,孩子们在户外的时间比室内更多……园长朱燕云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具”,他们打造的是一所“好玩的幼儿园”。

  然而,2008年以前,这所幼儿园只能在村部借用一排瓦房办园,如果不是有简单的墙绘,很难看出这是一所幼儿园。几经乔迁、改建,如今设施齐全、面貌一新,还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引领汀溪镇7个集体办园和片区7个民办园共同发展。

  对多山的同安而言,提升农村幼儿园、强化乡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扛在肩头的大事。2020年以来,该区陆续完成浔江幼儿园、五显中心幼儿园、莲花中心幼儿园等10所附设幼儿园与小学分离工程,化解历史遗留难题,有效满足乡村适龄幼儿就近上优质园的需求。

  不仅在农村,这只优化布局的“大手”还伸向了老城和新城。在空间紧张的老城区,充分盘活闲置用地,把原大同街道办事处、原少儿游泳馆、原蔬菜公司、旧糖厂等地块,变成了西溪幼儿园分园、实验幼儿园东桥分园、银湖幼儿园、兴国幼儿园扩建区域等,有效补齐学位短板;在充满可能性的新城片区,进行超前规划,根据片区楼盘开发时序,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工作。

  可以说,同安区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不论在城还是在乡,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学前教育不是奢望。

  以优带弱 最大化共享办园经验

  总有一些幼儿园特别拔尖,特别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如何学习优秀的办园经验,让民办园与公办园一样有品质、有品牌?

  同安区把全区218所公民办幼儿园分成6个片区,每个片区由省级示范园作为“龙头园”,实现了学前教育网格化管理。拿第一片区来说,同安区实验幼儿园作为“龙头园”,短短几年带领出了3所省级示范园、3所区级示范园、2所区一级园,让更多孩子共享高质量学前教育。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颜毅真说,他们派出多个专项小组,对片区内23所幼儿园进行管理、安全、保育、教育、卫生保健等领域的针对性指导,“全园三分之二的教职工都出动了”。在经常性的活动观摩、课例教研、案例反思中,涌现出新民中心幼儿园“耕读”课程、西柯中心幼儿园“生动”课程、天骄幼儿园“绿叶”课程等建设成果。

  “发挥优质园引领带动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各个片区聚焦于找准“真需求”、解决“真问题”,互帮互助共享共进,渐渐形成了共赢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同安区督导评估组以专项视导和随机视导的形式,入园诊断,保规促范,落实民办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的监管帮扶达到100%覆盖,形成以公办带民办、优质带薄弱、公民办一体化优质发展的城乡幼教共同体。

  不仅如此,同安区进一步放大名园的作用,推动名园“一园多区”建设。分园与总园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通过优质园的辐射帮扶带动“拉手园”“共建园”的快速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家校共育 科学化落实“幼小衔接”

  同安区去年发布了一本家校共育的“宝典”,它是由该区洗墨池幼儿园园长林少云主编的《读懂儿童心声》。这本书凝聚了83位幼儿教师和67名家长的智慧,里面有个重点篇章是“幼小衔接”,用具体案例来讲解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自然地过渡到小学阶段。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家庭做好准备,同安区还用上了更直观、更易传播的视频指导手册。由洗墨池幼儿园制作《我会整理书包》《自我保护我能行》《上学不迟到》等8个主题教育视频,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带领家长和孩子共同度过这个陌生的人生阶段。

  这些“幼小衔接”的学问,背后需要充分研究、长期探索。同安区制定了《同安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方案》,确定8所幼儿园和8所小学为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园、实验校,结对攻克幼小科学衔接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开展35项“幼小衔接”专项课题研究,由幼儿园和小学分别领题,做足科研准备。

  “‘幼小衔接’不是等到幼儿园快毕业的时候才进行,而是从小班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自然而然地适应小学生活,更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品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到人的一生中去”。

  总体而言,同安区逐步完善“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方案,幼儿园去“小学化”、小学“零起点”已成为常态工作,由政府统筹领导、园校协同主导、家庭积极参与、社会有效支持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正在形成。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