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关注 > 正文
“轮值驻庭 ”强治理 综治中心聚合力
厦门网 2025-05-29 15:47

同安区织密矛盾化解网络,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厦门网讯(记者 江小聪 吴鹏波 通讯员 郑素描 林思婕文/图)近日,同安区西柯街道西柯社区治保主任柯少游成功调解了一起货款纠纷案。这位扎根基层13年的“老调解”,是同安区创新村(居)干部轮值驻庭机制的首批村居干部,实战化调解技能培训、零距离体验基层审判工作……让他的调解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5月19日,同安区人民法院新城法庭将一桩货款纠纷案件转给驻庭调解员柯少游来处理。某科技公司拖欠一家机械公司18.9万元货款,被告的座机联系方式已成空号,联系不上,他就赶紧联系原告,向他们核实交易凭证等关键证据。“原告提出要申请保全,但保全会冻结被告公司账户,对货款支付有一定影响,如果双方能调解会降低不利影响,而且如果用分期的方式,原告可以尽快拿到货款,被告也能缓解压力,提升还款积极性。”在柯少游的努力下,原告积极与被告磋商,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要为柯少游调解员的工作点赞,走诉讼程序,时间精力我们都耗不起!”
  一场看似普通的调解,凝聚着同安区基层治理的智慧积淀。作为首批轮值驻庭的村居干部,全脱产、实战化调解技能培训、零距离体验基层审判工作等机制,使得他迅速成为“金牌调解员”与“法治带头人”的重要储备力量。柯少游说,他从2012年开始就在社区工作,平时经常需要做调解工作,不过以前调解邻里纠纷,更多靠“情”与“理”,现在驻庭调解,就必须将“法”摆在首位。他坦言,驻庭经历让其调解技能全面升级。
  “干部”驻庭不是简单的人力叠加,而是基层治理资源的深度再造,该机制严选村居干部、网格员、乡贤等担任调解员,通过实战化培训锻造解纷尖兵。这种村(居)“干部”轮值驻庭机制,在厦门尚属首创,助力推动辖区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一直以来,同安区政法系统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织就严密矛盾化解网络,将古老智慧转化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在区级层面,同安区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调解、仲裁、诉讼等便民事务。在镇街层面,坚持一镇一特色,把镇(街)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坚固堡垒,“议理堂”“七法三效”“矛盾解纷新机制”获评全省148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在村(居)层面,同安区还设置村(居)级综治工作站,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凤祥社区“178”工作模式、田洋村“四步法”化解矛盾纠纷等创新做法,“情理法诉”相融合,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同安区三级综治中心自2024年成立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695起,化解率91.23%。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