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叶玉环 图/李志艺)
看陈开展动手做纸塑是一种享受。穿着白色唐装的他,坐在白色的大案板前,身后是白色窗纱,只见他细长的手从纸浆盆中随意抓出一块,便开始创作。
一揉捏起手中柔软的纸浆,陈开展顿时安静下来。在外人看来平平无奇的纸浆,在陈开展眼中是七彩纷繁的,它们热烈地来到陈开展的脑海中、盛开在他细长的手指间。不用开模,不用尺量,那些生动有趣的物件就通过陈开展的手,从一团团纸泥中苏醒了。
下面我们跟随陈开展,以纸塑花瓶为例,完整体验一下制作纸塑作品的流程。
制浆
先将报纸用碎纸机粉碎,倒入水桶浸泡半小时。再用搅拌机把水桶里碎纸打成纸浆。
敷浆
将旧报纸剪成条状用水浸湿,将陶瓷花瓶用打湿的旧报纸贴满。再把预制好的纸浆敷粘在贴满报纸的花瓶上。这一步考验手艺的是纸浆的厚度能不能一致,这是后期成品质量的关键。
脱胎
等到贴在花瓶上的纸浆干燥了以后,用刀或锯子裁开两半,从花瓶上脱下。
黏合
把脱下的两半再用加胶水搅拌的纸浆黏合好,并用绳子绑住,以免松动,产生裂缝。
上彩
先刷上底色,接着画装饰纹样,一般是用水粉或丙烯颜料。为了防水耐用,最后上一两遍清漆,晾干后即可。
采访手记
匠人心,像一块秤砣
陈开展最喜欢做的东西是秤砣。他说秤砣有6种含义,而他本人最爱其中的一种:决心与毅力。“王八吃秤砣——纸塑这条路,我铁了心了。”
他的确像秤砣一样坚持,代表作《龙舟果盘》《蛟龙出海》等都是花了近半年时间才完成的,其间的辛苦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这条路他开始走得艰难,如今已越走越宽。近期他忙得不亦乐乎:被推荐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活动,被邀请到各个学校举办纸塑讲座,被邀请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每天都有大小朋友们对着他的作品发出惊呼,一群迷弟迷妹众星拱月般黏着他,还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络绎不绝地线上咨询……
这一切像潮水拥裹着他,让这个坐了十多年冷板凳的创作者既享受到明星般的追捧,也让他深知,纸塑将有多么宽广的未来,大家是如何地喜爱它。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陈开展谈起纸塑眼睛发亮,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总结出来的纸塑的好处,那模样简直是要马上收我当学生。
他说,纸塑作品可塑性强、仿真度极高,质地轻且坚固,环保节能,取材也方便,既接地气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它还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手工创作过程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焦虑和压力;参与艺术活动,会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纸浆泥塑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有助于人际交往;纸塑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想象力,需要手部精细操作,是一场大脑保健;纸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纸塑,他积极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还先后为300多名幼师开展纸塑公益培训。他生动有趣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人看后立马成了他的“粉丝”。
秤砣的另一种含义是“称心如意”,这是我对他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