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话题 > 正文
同安 配齐配强资源 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厦门网 2019-06-28 17:31

【数据】

  ●2011年-2018年,同安区累计投入21.49亿元,新增学位4.3万个,其中中学、小学、幼儿园共新建34所,改扩建38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达到了“适龄儿童全关爱、务工子女全接纳”。

  ●2019年-2023年,同安区预计将投入45亿,新建、改扩建44个学校建设项目,补齐教育短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同安体育考生本一上线率和艺术考生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耀东 通讯员 陈小鹏 韩超 卢琛 本版图/同安区教育局提供(除署名外)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事业兴。”在教育方面,同安区的目标是打造“教育强区”。上周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为同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力。

  全市教育大会后,同安区委区政府立即着手在全区学习传达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同安区教育局各部门纷纷围绕会上提及的“有学上”“上好学”和教育服务发展等相关问题对照自查,研究措施。

同安区将继续加码环东海域新城片区教育配套。图为厦门实验中学。(陈嘉新  摄)

同安区坚持“活动即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为2019年同安区中小学师生现场书法比赛。

同安区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图为城区校教师到农村校交流授课。

祥平中心幼儿园举行足球活动。

同安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同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前说,无论是厦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还是富美同安高质量赶超发展,都需要同安教育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同安教育新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了。

  客观来说,在教育工作上,同安面临的是比我市其他区更复杂的情况:这里的农村人口全市最多,尤其是有很多高山村高山校;这里的流动人口超过40万,已经超过了实有人口的一半;环东海域新城已经进入了人口集聚的时期,高端产业人口和新市民越来越多。

  环东海域新城的崛起需要优质教育,老城区的提升需要优质教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样需要优质教育,伴随而来的是学位需求的不断增加、师资缺口的加剧、教育不均衡的突显,如何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陈前说,同安教育将一如既往围绕“有学上”“上好学”“育人才”的目标前进,接下来将采取一系列更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学位供给】

  不遗余力建学校  未来4年再投45亿元

  在同安,即使是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的比例也达到了98.6%。有人说,如果随迁子女愿意服从调剂,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00%。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成绩是在同安区外来人口已经达到了42万的前提下取得的。

  过去几年,同安区在“建学校”这件事上不遗余力。同安区的学位供给完成情况因此连续多年排名全市第一,即使去年略有“退步”,仍能排名全市第二。

  数字显示:2011年-2018年,累计投入21.49亿元,新增学位4.3万个,其中中学、小学、幼儿园共新建34所,改扩建38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达到了“适龄儿童全关爱、务工子女全接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同安的教育供给就很充足了,同安同样面临着“城区挤”的情况,解决“有学上”还在路上。举个例子,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数达到了4300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陈前说,一般的小学也就2000人至2500人。

  随着随迁子女的大量涌入,同安的学龄人口大幅度增长,以每年1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学位供给日益紧张。另外,一些早年建设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同安接下来仍然会不遗余力“建学校”。2019年-2023年,同安区预计将投入45亿元,新建、改扩建44个学校建设项目,补齐教育短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远景规划也在制定之中。同安区将再次修编制定《同安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5年)、《同安区幼儿园专项实施规划》(2016-2035年),并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学校建设。

  重点布局环东海域新城  增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

  如果给同安的学校建设“划重点”,环东海域新城片区应该算得上“重中之重”。

  关注厦门城市发展的人都知道,环东海域新城片区最近有多“热”。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片区还只是初具规模的时候,一大批学校已经建好了:近年来,环东海域新城同安片区已经先后完成了厦门实验中学(含小学部)、同安一中滨海校区(初中部和小学部)、后田学校、新城小学、滨城小学、官浔小学、洪塘头小学等一批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市、区直属学校。目前,片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近3万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构成,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充足的学位供给让环东海域新城的人口迅速聚集。未来几年,环东海域新城同安片区预计仍将有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东海二中、滨城小学扩建工程等一批学校项目建成投用,片区学位将进一步大规模增加。

  同安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就要把眼光放远,提前规划、超前布局。实际上,同安区早已经尝过类似的“甜头”:在同安工业集中区,同安区近年来也布局建设了一大批学校,让大量产业工人安心留在同安,许多企业都为同安的教育供给点赞。

  当然,教育要更好地服务发展,同安还得在职业教育下功夫。同安区教育局说,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同安职校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人力人才资源保障。

  【师资建设】

  加大招聘力度  积极引进名师名校长

  保证学生“有学上”,不单只是建学校那么简单,设备、教师、资金缺一不可。最难的就是师资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上好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师资方面,同安区瞄准的是“量”和“质”的双提升。如何增量?同安区不断加大新任教师招聘力度,去年,同安区实际招聘的教师数量达到346人,并从重点师范院校引进了45名优秀毕业生,力度为历年最大。随着更大力度的学校建设,同安区将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

  同安区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聘用有经验的编外教师,并且不断提高编外教师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编外教师聘用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问题,同安区还正在谋划成立教育集团,探索编外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当然,教育集团还将在完善区域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等很多领域发挥作用。

  同安区计划尝试引进名师名校长。此前,同安区的名师名校长主要由自主培育而来。2017年年底,同安区出台了《厦门市同安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试行)》的文件。同安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局将用好用足政策,引进一批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育领军人才、教育高级人才和教育骨干人才。

  强化自主培育力度  开展名校长评选

  未来,同安教育界的一些知名校长或将赢得“名校长”的名号——校长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少数”,为示范带动全区校长队伍建设,激发校长干事创业积极性,同安区即将开展区级名校长的评选,将按照《厦门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及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校长开展常态化管理考核,建立区级名校长培养机制,设立区级名校长工作室,形成省、市、区级名校长梯队。

  有意思的是,同安的区级名校长评选不设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条件,有一个认定一个。陈前认为,这样能更好地把真正的名校长选出来,不错过一个人才,也不滥竽充数。

  除了评选名校长,同安区还将继续强化自主培育力度,按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梯次教师培养体系,组织开展同安区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教育科研骨干高级研修班、校(园)长提高培训、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等专题培训活动。

  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力量  让农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乡村弱”是全市教育大会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对于全市农村人口最多的同安来说,这个问题显然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实际上,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居民都把孩子送进了城,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但让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给他们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同安区教育部门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坚持“一个都不少、一科都不少”。比如,同安教育在全国赫赫有名的教育信息化,最初就是让城区校与农村校同上一节课,让缺少音乐老师的农村学生也能上音乐课。

  不过,同安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说,通过教育信息化先填补只是一时之计,最好还是把农村学校的学科老师配齐配强。这方面同安区教育局已有一些思路:

  第一,让更多好老师“下乡”,继续推动城乡教师校际交流,让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中心小学与完全小学之间合理流动;第二,给农村校更多编制,对农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在人员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尽量满足农村学校教师需要;第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在生活补助和进修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

  更多的方案正在研究之中。陈前说,不仅要让农村孩子“有学上”,还要努力让他们“上好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学生发展】

  瞄准弱点发力  抓好阅读和中小衔接

  “有学上”“上好学”,最终都要落到学生身上,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都在学生身上集中体现。

  如何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更好?同安区教育局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农村学生多、随迁子女多,同安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相对落后,对学习成绩造成了直接影响。为此,同安区提出要开展全领域阅读,即全学段(科)、全时空、全对象阅读。目前,同安区教育局已组织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骨干教师编写了全领域阅读辅助读本,并发放到全区各校(园)各班的手中,以此推进全领域阅读活动。

  同安区还将发力的一个重点是做好中小衔接工作,传递好“接力棒”。中小学教育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许多初一新生由于面临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了滑坡。

  “面临这些困难,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地去为孩子们寻求一个最契合的对接点。”同安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将组织全区小学、初中骨干教师研究编写一本《走进初中——中小衔接手册》,并以此为载体,组织实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课程,从动手能力、学业水平、习惯养成等方面就学生中小学衔接过渡能力进行培养。

  实行大德育观  用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让孩子学得好,是每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然而,客观现实摆在眼前——同安农村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基础薄弱。更令人关注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一方面,很多农村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和孩子沟通不足;另一方面,学习基础差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迷失自我。

  基于此,同安区实行大德育观(活动即教育),围绕“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讲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艺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许多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许多孩子也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区域、经济、硬件、师资都不占优势的同安,体育考生本一上线率和艺术考生本科上线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

  全市教育大会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陈前说,同安区将继续坚持活动育人理念,通过各项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良好学风,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厦门网版权所有